绿色洗涤新方式物理洗涤的发展迫在眉睫 |
|
化学洗涤剂已成为人们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不管是家居还是在饭店,我们都可以看到化学洗涤剂的踪迹。这些被包装得多彩多姿的化学洗涤剂,每天通过皮肤接触或饮食过程等方式进入人体,给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日本消费者联盟经过20多年的调查、实验以及消费者的伤害报告,大声疾呼:“化学洗涤剂不能再用了!” 化学洗涤剂大多是石油垃圾开发的副产品。由于它溶于水、造价低、洗涤性能好,所以一经发现,很快被人们所接受。化学洗涤剂在使用时会沾在皮肤上,大约有0.5%渗入血液,皮肤上若有伤口则渗透力提高10倍。进入人体内的化学洗涤剂毒素可使血液中钙离子浓度下降,血液酸化,容易疲倦,还使肝脏的排毒功能降低,使原本该排出体外的毒素淤积在体内,积少成多,使人们免疫力下降,肝细胞病变加剧,容易诱发癌症。据报导,人工实验培养胃癌细胞时,注入化学洗涤剂基本物质LAS会加速癌细胞的恶化,LAS的血溶性也很强,容易引起血红蛋白的变化,造成贫血症。 中央电视台曾报道,洗洁精存在"烧手"和毒副作用等问题,不仅对皮肤有刺激性,而且用于洗涤蔬菜、水果和餐具时残留的烷基苯磺酸盐对人体也有害,必须用大量的水进行冲洗才能去除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长时间累积,严重时会导致女性流产,胎儿畸形,恶病缠身!吉林电视台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工作人员挑选了市场上的9种洗洁精,并用它们分别清洗餐具,在用自来水冲洗12遍后,检测发现仍有0.03%的残留。 近年来,欧美国家一些研究机构还发现,洗涤剂类化学品或其分解产物烷基酚可使一些鸟类及哺乳动物的个体出现生殖器官变小,或使成熟个体的雄性动物出现卵巢等雌性化的现象,某些洗涤助剂对人体有潜在致畸、致癌等遗传毒理学效应。 我国洗衣粉的主要原料为LAS、STPP、硅酸钠、芒硝、泡化碱和羧甲基纤维素等。近年还采用碱性蛋白酶、荧光增白剂及各种香料和染料作为洗涤添加剂。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人员对国产10种洗衣粉进行了对蝌蚪红细胞微核率影响的致突变研究,对所检测的10种洗衣粉而言,8种洗衣粉有致突变性可疑,占全部检测种类的80%。且在受测试的10种洗衣粉诱发蝌蚪的微核中,均出现有大和小两类微核,可见,洗衣粉既能诱发染色体损伤,也能使纺锤体中毒。 研究人员还用家用洗涤剂对鱼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在洗涤剂用量远远低于日常家庭用量的情况下,5种洗涤剂对鱼类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发现这5种洗涤剂在存放一定时间后,其毒性亦没有发生明显下降。这意味着,含有家用洗涤剂的生活污水不经任何处理就排放到水体中,可能会对鱼类造成一定的影响。洗涤剂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影响人体健康等问题。 1970年,日本琵琶湖等封闭水域出现了水藻疯长、鱼类死亡现象,经分析和研究表明,是由于水中磷酸盐含量超过正常值,水体富营养化。80年代以后,我国湖泊、水库等水域也普遍受到磷、氮等物质的污染,污染状况令人担忧。我国许多湖泊,如长春的南湖、济南大明湖、南京玄武湖、武汉的东湖、江苏的太湖、安徽的巢湖、杭州西湖和昆明的滇池等都出现了严重的富营养化,水体中磷元素含量大大超标。在一些近海海域,因为水体中氮、磷含量严重超标,使一些浮游生物呈爆发性繁殖,具有红色素的浮游生物聚集使海水变为淡红色,称为"赤潮"现象。水体富营养化使水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鱼类、贝类大量死亡,从而影响了人类生活。 针对化学洗涤剂存在的这些影响健康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很多科学家和企业也一直在研究,期望通过减少洗涤剂的有害成分或植物提取剂与活性剂合成等方式,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但化学洗涤剂合成过程中始终离不开表面活性剂等化学性物质,这个研究方向并不能彻底解决以上问题。 山东木齐研发生产的物理洗涤新产品油切球,是利用天然矿物材料的自由能波震荡水分子团,降低水的表面张力,提高水的渗透和溶解力,使水快速切入油污与餐具界面,实现水快速切割油污,让油污快速脱离餐具表面。通过矿物材料改善水的碱性,提高水的PH值,使水与油污皂化反应,达到快速清除油污的效果。 物理洗涤技术以其安全环保的特色,在洗碗、洗菜和洗衣等家居洗涤中逐步替代化学洗涤产品,将会成为洗涤产业的发展趋势。
|
声明: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发邮件至785811679@qq.com,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
|
|